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宽甸县位于东北行政区划的南端,鸭绿江畔。历年其冰雪解冻融化时间约在春分节气,即每年的3月中下旬;而江河湖泊坑塘泡子冰雪全部化开约在清明时节,即每年的4月上旬左右。这个时期就气象学分类应是春季的暮春。因此,该地区春钓迟迟来临不为奇怪。南方已进入夏钓,东北刚刚进入春末夏初的春钓。笔者就在这种特定的区域内从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每年从4月初至5月末(除雨雪天气外)连续不间断地去野泡子钓野生,摸索点经验,现总结出来,供们参考。
  
  一、野泡子自然条件
  
  笔者去的野泡子距县镇南5公里处,是由原石湖沟乡办的瓦厂取土用泥后废弃的大土坑,后常年积雨雪水又兼附近水田由灌渠用过的水流人而蓄积成大野泡子(当地人称其为泡子,南方人称其为),十几年来从未干涸过。野泡子里生长着天然野生、草子鱼、爬虎鱼等,还有近年来从灌渠往水田放水后经水田又流入到野泡子里的一些草鱼、鲇鱼等。野生个体在20克以下者居多,20~50克者占中,250克者不少,500克以上者较少。2007年4月28日高用蛆饵钓中一尾重700克大野生,是该泡子近年来钓上的单尾最重的。该泡子东西长约48米,南北宽约25米,占地水面约2亩。枯水期时,中间露出一道土堤埂,分成东西两个泡子,东面的泡子水浅些,深约0.5~1米;西面的深些,约1~2.5米,最深达3米。中间土堤埂偏北端处水下有南北走向的废弃基础石墙,泡子中生长着以水生植物菹草、小茨藻为主间杂臭蒲的水草,春天近岸被密密麻麻的水草覆盖着。水中还生长着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及昆虫等。水中微生物丰富,鱼长得肥,被中老年人所青睐,春季每天清晨至少有5~6人在。
  
  二、上鱼时段的规律
  
  气象谚语“春分地皮干”,然而辽宁省东部山区在清明前后还断霜不断雪,说明还是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多为转转风,多雨夹雪,昼夜温差大,寒流经常入侵,气温多变不定。如2007年4月20日,天气预报:多云转中雨,气温6~10℃,西南风2~3级。中午12时雨停,便去泡子,后起东南风、西南风、南风互相转转着刮。渔谚说“春钓东南风”应验了,泡子涨水了,深水鱼咬钩了,连续钓上50~250克大野生3尾。笔者三年来从4月初至5月末,每天早4时30分出发至上午10时止(下午去的次数少些),连续出钓分别为41、32、43天。早上有冰碴,冻得牙打颤也坚持下来,终于把上鱼时段粗略摸出点规律。
  1.清明时节至谷雨节气。即4月5~20日。冰雪基本上都融化开了,水温逐渐上升,鱼儿游动慢,开口小,可钓到少量个体在50~100克野生。荤饵为主,三年的上鱼时段分别为早6~8时、8~9时,下午14~15时。
  2.谷雨节气至立夏时节。即4月20日~5月5日。水温上升快,鱼儿开口大,活动量大,鱼的个体大小不等在20~250克。荤饵为主,面食素饵兼用,上鱼时段为早6~8时、8~9时,下午14~16时。
  3.立夏时节至小满节气。即5月5~20日后。水温回暖,浮游微生物多,水草茂盛,鱼儿开口好,个体由大渐渐变小,20克以下者多,荤素饵分界,以面食素饵为主,荤饵为辅,上鱼时段为早5~7时、7~8时最高峰,8~9时、9~10时次之,下午15~17时。这个时期是上鱼率高峰期,春钓最佳时期。
  东北的春季迟迟来到,而春钓也随之晚晚到来,但是春钓结束却早早出现,上下不到两个月便进入了夏钓。
  
  三、荤素的分界
  
  春季钓野生,开始是鱼儿开口小,游动慢,摄食不积极,气温水温较低,微生物少,鱼儿停留在原地不动,此时惯例用活荤饵:、红蚯蚓、蝇蛆为主。随着气温的回升,微生物的繁衍,饥肠辘辘的鱼儿身体舒展,活动量加大,摄食量也增加,生儿育女需要,逐渐由荤饵转向素饵面食。何时交替呢?一直困扰着咱人。经过三年实践摸索,初步对的荤素索饵分界线有了认识。
  2005年面食饵上鱼率高峰开始是4月30日,面食饵与蚯蚓饵上鱼之比是13:2;2006年面食饵上鱼率高峰开始是5月16日,面食饵与蚯蚓饵上鱼率之比是5:1;2007年面食饵上鱼率高峰开始是5月5日,面食饵与蚯蚓饵上鱼率之比是29:1,共30尾,重600克,最大一尾重190克,而且飞双鱼三次。2007年5月6日,面食饵共钓34尾野生,飞双鱼二次。
  连续三年同地春钓野生,为什么2006年荤饵换面食素饵时间滞后了呢?分析了一下三个年份的5月上旬平均气温基本上持平,相差无几,2006年较2005年稍高点,比2007年稍低点,相差不足1℃。那么原因在哪儿呢?笔者又核对了一下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和风雨雪天气次数,问题明朗了。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