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居住的周边有不少的河沟,其中最大最有名气的就是创业河,虽然称它是河,实际上只是一条非常宽大的浇灌渠而已,它有200多米宽,100多公里长,是我市周边地区最主要的浇灌总渠,因我离这长渠的直线距离还不满500米,所以每次在这条沟围满钓鱼人的时候,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时间长了我对这条沟渠的水情和鱼情也了解的甚多,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现象之一:过去这里的钓鱼人,基本上都是当地乡镇的,他们使用的钓鱼方法大多是一线一钩的传统钓法,打窝诱鱼基本上都是用家里做饭用的粳米,当然也有人用小米或酒米,很少有人想到使用雾化的效果来加强诱钓,直到有人在沟渠中用悬坠钓上了数千克的大鲢鳙之后,大家开始在做诱饵的大米和小米中添加了菜籽饼,使用了菜籽饼后,不少用传统钓法的人幸运地钓上了大鲢大鳙,在平时所钓获的鱼种上增加了两个鱼种,这样的结果使传统钓者们欣喜若狂,纷纷效仿,对雾化的作用格外地看重。

  今年的五月中旬最上鱼的时候,过去一天中能钓获鲫鲤5~10千克的沟渠却一反常态,几个被钓友们称之为高手的人,一天也只能钓上1~3千克的杂鱼,钓友都觉得十分地意外,笔者的一个朋友久思不得其解,叫上笔者一同探究竟。

  5月20日上午,笔者带着一套家伙来到大沟,使用当地钓友提供的诱饵打窝诱鱼,诱饵投放半小时后,发现窝点中有很多的鱼星泛出,可鱼就是不咬钩,凭着过去的实践,我感觉到诱饵诱来的并不是底层的鲤鲫,而是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的鲢鳙,在施钓的过程中,不断地蹭线,从挂上的两条1。5千克大的鲢鳙上完全证实了笔者的猜测和判断,也意识到诱饵中菜籽饼的雾化,诱来了成群的鲢鳙,使底层鱼不敢进窝觅食。笔者随即从田边采摘了一些新鲜的麦穗,用一些小米和麦穗粒重新做窝,很快钓上鲫鱼鲤鱼,因此而得出结论:盲目地使用雾化饵,带来的恶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中,慎用雾化作用太强的诱饵。

  现象之二:笔者的一个朋友于9月20日去了一个过去承办过比赛的钓场,该塘有近100亩的水面,水中放养的高密度的鲢鳙、青鱼、草鱼,最诱惑人的是塘中的大鲫。江苏仪征钓手邵长杰,曾在那里比赛过,一场4小时钓获14。5千克,单尾大都在500~600克的鲫鱼。广西钓手主攻鲢鳙也以单场22。68千克的成绩,榜上有名。上述的成绩表明,该塘鱼的密度非常之高,500克大小的鲢鳙最多,前不久南京的一位女钓手曾在该塘创下了一天钓获48尾的收获。可是就在这之后的短短数天里,南京不少高手慕名前往,结果是无功而返,有人请教于笔者,笔者分析、判断这与使用雾化饵诱鱼有关。但笔者没有亲历试钓,不敢妄断,于是带着这份猜测也前往该塘,使用悬坠钓,结果除钓上单尾500克大的鲢鱼6条,1。5千克大的鳙鱼2条,底层鱼除钓上一条400克的鲶鱼,最好钓的鲫鱼一鱼未获。当时施钓时,发现窝中有鲢鳙,笔者也尝试过更换钓点,并一口气换了三处钓位,但鲢鳙始终都是亦步亦趋,步步紧随,因没有准备完全的颗粒饵,无奈于塘内大密度的鲢鳙,我的结局也和大家一样,结论是全是雾化惹的祸。

  饵料的雾化作用也并非是象上述那样,他的优点更多地体现在诱鱼的层面上,在悬坠钓的速钓鲫鱼的技术上,我们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能够保持接连不断地上鱼,甚至是十数秒一尾的频率,这全是雾化的功劳。尤其是当饵团从水体上层入水时,饵料中的细小颗粒或诱鱼因为迅速从饵团上的剥离,使钓饵的诱鱼成份得到迅速的传播,扩大了窝点的作用,这对诱鱼能产生极其积极地意义。但是在雾化这个问题上,确实是应该把握好度的问题,掌握好雾化,切莫过度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笔者目睹第三个现象正是掌握不好的典型事例。

  现象之三:2000年9月17日,在安徽天长举行的首届“迪佳杯”比赛上,居然爆出了一个令主办者啼笑皆非的事情,悬坠钓与传统钓同池竞钓,比赛结果,冠军竟然被一传统钓手以2小时钓得27斤大鲫夺得,这种尴尬的事令主办者很是被动,原打算利用此次比赛来推广悬坠钓法,却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为何出现如此的反差呢?笔者也深感意外,为了弄清缘由,我沿着河边仔细地观察了所有钓手使用的钓饵,结果,在他们使用的钓饵上发现问题所在。因为不重视物料的雾化的这一物理状态,他们把开好的钓饵打得太死、太僵,使之成为不硬而粘的死面疙瘩,从而引发了这场不该出现的意外。经过笔者的探访得知,这些参赛选手几乎全部是传统钓转型的钓手,对于钓饵的状态似乎没有雾化的意识,这样的钓饵自然无法与颇具动态的虫饵(蚯蚓)去抗衡,落败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也难为了这些悬坠钓的新手,传统钓法的用饵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一时还无法转变,虽然是使用的悬坠钓,但用饵的观念仍旧是传统钓用饵的思惟定势,若想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更新用饵的观念十分必要。

  不同的鱼还必须有不同的环境,对于雾化的要求也不相同。

  现象之四:近日,有钓友相邀去江宁区的一个较大面积的池塘去钓达氏鲌鱼。这是一处约有200多亩水面的自然水域,塘主承包并投放过大量的鱼苗,但从施钓的收获看,这处水面最大的特色就是100克~200克的鲌鱼特多。根据过去的惯例,钓这样环境中的鱼要充分考虑到钓饵的雾化功能,使用拉饵则是最理想的钓法,可这口塘就是这么怪,使用拉饵你根本就无法钓上鲌鱼,根据老钓手在此垂钓的经验,必须使用搓饵底钓,才能得胜。一开始听了别人这样的介绍,我根本就不相信还有这样一说,仍然根据自己的想法,使用拉饵钓浮,并用间隔半小时就投饵的方法来诱聚鲌鱼,结果钓了两个多小时一鱼未获,无奈只得依照别人的经验,调4目钓两目,搓饵钓底,不一会,就有收获了。同去的钓友小奇,大致的钓法与我差不多,但浮标有动作扬竿却始终不能中鱼,我获知此事,便前往他的钓位,仔细地观察他的浮标,他的每钩投出去,浮标都会出现较小的动作,上抬下挫的幅度只在微微的半目上下,动作反复几次,钓饵落尽,浮标就上抬到调目的位置,不再有任何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我感到他的钓饵的雾化太快,钩饵入水后,鲌鱼疯抢几下,钩上饵尽,标就浮了上来于是我让他将手中的钓饵打死,不要使其雾化,最终立竿见影,他将饵打死后,抛出的第三竿就钓上了鲌鱼。这种事虽然很小,但是对于我的触动挺大,特别是对饵雾化的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举一反三,由这件事又联想到去年江苏句容市钓鱼的事,我和朋友都是传统钓转型钓悬坠钓的,在用饵上,他们似乎仍保留着用虫饵的那种心态,将饵开得很粘,在野钓的时候也确实好用,但这种用饵的方式一旦钓竞技,显然就不太适合。竟技钓鱼是要求速度的,要凭着雾化的功能招鱼,一旦饵的雾化效果差,频率跟不上,那就注定要被淘汰。因为野钓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由此得出结论,用饵必须认识鱼饵雾化的利与弊,正确地把握他作用的尺度,应根据所钓的水深、对象鱼、钓法来合理地应用雾化,只有这样才能钓有所获。

  为了弄清雾化对垂钓的作用,有必要搞清雾化、溶散和附钩性的含义。所谓雾化,是结饵料入水后在下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料团溶解于水,并在饵料的运动轨迹上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化带状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饵料后面拖着一个雾状尾巴,溶散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份由外到里逐层脱落的现象,附钩性是指饵料能够保留在鱼钩上的能力。表面上看,雾化同溶散都是饵料中的部分成份脱离饵团的现象,二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第一:具有雾化能力的饵料多数都是经过膨化处理的饵料,或者是饵料中添加了经过膨化处理的添加剂,而溶散性是任何面食都具有的特性,只不过不同的饵料溶散的快慢晃同而已。第二:雾化的过程主要出现在饵料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崦溶散的主要出现在饵料到位的静止后的逐层脱落。第三:一般具有雾化能力的饵料在雾化的同时饵团体积会进一步的膨胀增大,而这种膨胀会使饵团里外的细小颗粒同时脱落溶解于水,而溶散是饵团中的颗粒等成份地由外到里逐步层进行脱离,这一过程会使饵团体积减小。

  正确地解决办法是掌握饵料的雾化尾,根据不同的鱼情使饵料呈现不同的雾化状态。一般来说,我们垂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类时,就应该将饵料控制在底层轻度雾化,从而使饵料中的细小颗粒或诱鱼成份脱离饵料团,使饵料的味道尽快扩散,这对于诱鱼进窝是有积极意义的。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