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在垂钓时往往只记住视漂上的两个标点,即一个“调”点,一个“钓”点。而我认为做为一名竞技爱好者,在垂钓时至少要掌握视漂上的五个标点。因为在不同的标点处鱼来就饵时,漂的动作各有不同;而相同的动作出现在不同的标点处时,不一定是有效鱼讯,见漂动就提竿,不但空竿率高,而且会常常错过有效鱼讯。

  1、A点:浮漂入水后因铅重站立并有几拍的停顿时间,此时漂体与水面相交点就是A点。A点也可以称为铅重点,铅坠以下的重力不包括在内。但是,A点不一定是浮漂的重心点,如果铅坠较重,浮漂会从重心点的上方立起。A点是钓者必须牢记的点,因为从A点起浮漂已进入底层降讯的预警范围。

  2、B点:钓者双钩不挂饵“调”的目数,就是浮漂的B点。B点也可以称为监界点。按“台钓”理论讲“调节器四钓二”时,四目就是B点;“调五钓三:”时,五目就是B点。这种空钩调节器漂法叫下调法,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调漂法。我认为用这种调漂法确定B点是比较盲从的,并且使B点失去了监界点的意义。 我之所以称B点为监界点,是因为B点对一名竞技钓爱好者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在实际垂钓中从B点起,浮漂下沉才是饵的重力所致;也可以说B点是称量饵重的起点。二、无论钓者想让单饵触底,还是双饵触底,或者是双饵离底,都要从B点开始调整浮漂。三、在钓敏时浮漂自然上升到B点时,就证明双饵已完全溶化,双钩恢复到调漂时的直立状态。 “台钓”的下调法,如调四钓二时,因没有称量双饵重量,无法证实两目的排水量等于双饵重。所以钓两目时无法判定是单饵触底。如果双饵重小于两目排水量,浮漂会高于两目,双饵等于两目排水量,双饵可能离底或下饵触底。当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双饵会完全触底。同样是钓两目,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却有如此多的变化,而钓者只能去猜测,无法确定钓饵所处的位置,很是被动。  另外,钓敏时如双饵重大于两目排水量,当双饵溶化掉的重量等于两目排水量时,浮漂会升至B点,但不能证明双饵完全溶化。 所以要想清楚地知道双饵在水下的位置和线组的状态,并能根据需要来调整它们,只有改用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来调整浮漂,设定B点。

  3、C点:(也可称为最敏钓点)从B点说C点是双饵重的一个标点;从整支浮漂来说,C点是水中线组包括饵重的全重点。当浮漂停在C点,双饵悬浮时,B点到C点的下沉量等于双饵重,线组处于绷直状态,全重等于浮漂的实际浮力。这时无论来自何方的一点点外力移动钓饵,都会打破这一平衡现象,使C点以上的剩余浮力产生升降变化。

  4、D点:在确定B点和C点之后,挂单饵测定,此时浮漂会停在B点和C点之间,这个点就是D点。也可以称为单饵重标点。

  5、E点:钓者设定的钓点就是E点。如按“台钓”调四钓二讲,两目就是E点。调五钓三时,三目就是E点。E点可以由钓者设定。但按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确定C点后,E点无法高出C点,只能在C点和A点之间选择。

  以上五个标点,在设定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按“台钓”下调法确定C点时,如B点设定过低,挂饵太大,浮漂浮力又过小,会导致浮漂完全沉入水中失去C点。如果彩上调法,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竞技钓鲫法的上调法就是挂饵调漂法:首先根据钓者的视力和看漂习惯来设定C点(C点一般定在两目左右)。然后挂双饵,通过加减铅皮在双饵不触底前题下,使浮漂停在C点。然后去掉双饵,浮漂小升至不动时,浮漂与水面相交的点是B点。调漂时所挂的双饵大小尽量和实钓时挂历的双饵大小相同,这样在实钓时才不会因饵重不同造成C点起变化。当然饵重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不可能的而C点有一些变化也无碍大局。一旦饵重略有变化,可以重新确认C点,B点不受影响。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