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在目前钓鱼人与商塘业主的争执关系上留一席平衡地点,来自印度恒河流域的鲈鱼,可说「当之无愧」,这位印度西施目前的身价并不算太高,而在垂钓者心目中,若果能花十数元就Fight到一只三公斤鲈鱼,基本上心理也有值回票价之感。

  鲈鱼属鲤科(Cyprinidae)鱼类,大多数拥有它的国家都把它命名为Rohu,这包括了大马国语。

  鲈鱼曾经一度被国人误以为进口自孟加拉,但事实存在我国的它来自拥有七亿人口的印度,1828年在印度就有专员开始采集样本及深入研究关於它的一切,到了1960年鲈鱼才传入我国。除了印度是鲈鱼的「原产国」,西亚诸国如巴基斯坦、也门(Yemen)、尼泊尔及孟加拉,都有它的根迹,这些地区,因为毗邻阿富汗,成了新世纪中热门的火药库,备受世人瞩目。

  鲈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可在北纬32度至南纬21度范围内的热带沙漠、雨林及温带生存,平均身长可达102cm或体重15公斤,最高被捕获的身长记录达198cm。与大部份鲤科鱼类一样,鲈鱼都有吮吸食物的特殊嘴部去适应底栖食性,而且惯常在吸食时半竖立身体,以伸缩性顽强的短形「拉皮」嘴部搅动水底污泥,吸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及昆虫的幼虫。在流速较快的河川中,则时常成群结队巡游岸边吮吸微生物,也能仰赖藻类与青苔维生。可能把卵产於泥底的昆虫,避免幼虫於水底中承受的压力太重,故常把卵产於浅水区,使得鲈鱼在文献上只记录有可深潜5尺的底栖数据。以笔者愚见,5尺水深并不能为底栖性的鲈鱼带来任何免受天敌攻击的保障,充其量的好处也不过觅食容易而已,而可能或确切的有比这5尺深度更深的数据。(我就有在水深约廿多尺钓获它的记录)

  鲈鱼被捕获的生寿最高记录达45年之久,而一般上都平均享有十年寿命,每只雄鱼在55cm身长或2.7岁时就能进行交配履行天职,雌鱼则较慢熟,约在身长58cm或2.94岁时才达致性成熟,在印度大部份地区,繁殖期落在4月至9月;在孟加拉则是5至7月。

  钓鲈鱼的传统钓法是沉底直感式,鲜少有垂钓者用浮标钓法去「引它注目」,因为愿意滞留上层水域觅食的畸形食相在鲈鱼群中少得可怜,而且以浮标钓法钓得的渔获,体重只是区区两公斤以内,对惯常与它交手的垂钓者而言,这种幼年鱼所赋予的力感并未能完全发挥出应有的震撼力。

  无论在商塘或废矿湖钓鲈鱼,布诱饵是极之重要的手法,而且所撒诱饵数目也不能吝啬。鲈鱼的食量很大,兼且放养池内的其它鱼类都老早被训练成几近一致的菜谱,量不够多的诱饵,很容易在争食情形下被快速消化掉,也势难把这印度西施留住。

  早前的商塘钓鲈好手,惯使双钩钓组,后来则发展到触线手法,这是因为鲈鱼的鳞片比许多大形鲤科鱼类来得薄脆,容易为钩尖所穿破。现在的钓鲈手法,无论前辈高人或新秀钓手,惯常以五钩钓组及霸王钩对付它。在我国北方,霸王钩又被俗称灯笼钩或爆炸钩,这也是继三叉钩触线手法而后的另一热门舆论钩种,因为不懂内理的人以为霸王钩的操作原理乃倚仗多钩致胜。可是诞生霸王钩的概念来自大而显眼的内置弹簧功用,它是为了有效把 饵紧裹,延长 饵在水中的耐力,而且所选钩种极小,并非大而无当那种。整个霸王钩设计来自对鲤科鱼类的特殊吮吸食性,是种非常有东方智慧的钩种设计。因此,希望各界卫道人仕勇於试用霸王钩,从中试试看是否不经思考把整粒霸王钩丢在水中,就百分百可勾中鱼只。

  以霸王钩钓鲈,必须以鱼饵能够香味四溢为首要原则,也就是多点鸡饵、猪饵或Marie饼,少量面粉增加黏性就行,而且裹钩学问也不少,如何准确让鱼儿一口咬在藏钩位置也十分重要。附图是我常用手法,即把小形矿泉水瓶切成半月杯状,把裹好的 饵压成半月杯状,才在圆边那方藏进小钩,道理是方便整粒饵入水后,平底的一方会紧贴湖床,半圆的方向集中了藏钩,方便鱼儿一咬即中。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