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挂橡皮块(或大饵)找底的方法来自何处

  最早介绍“调4钓2”方法的时候,就介绍了这种找底方法。这种方法与“调4钓2”紧密难分。当饵重等于2目浮力的时候,如果不预先找底,很可能钩饵始终处于悬浮状态,一场比赛完了还不知道究竟底在哪里。所以初学“调4钓2”的人也就把这种挂重物找底作为调钓的第一步骤。而学习其他调钓法(如垂直归零法)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操作程序,也就不会“总觉得在找底时出现问题”“总是找不到准确真实的底”。

  2.挂橡皮块(或大饵)找底方法的利弊

  若要钓底层鱼,挂重物找底可以确保钩饵在水体底层,这就是利。然而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挂重物找底时,挂在钩上的重物重量远远大于垂钓时钩饵的实际重量,它们对于鱼漂的向下拉力显著不同。虽然水线长度不变,但鱼漂示目露出水面目数却不一样,钩饵卧底程度也不一样。难怪一些人感到迷茫,说“总是找不到真实的底”。这就是这种找底方法产生的不良后果。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举例进行分析。就以朱永军钓友描述的情况为例,他说:以鱼漂调4目为例,我在双钩上各装上两颗大饵(确保它们能够带着钩子顺利到底),打满线抛至窝点位置,压竿切水后观察鱼漂状态。若示目露出4目时止,可到装小饵垂钓时,却发现此底比调目(4目)高出许多,成了一个“虚底”或“假底”。

  《钓鱼》第5期的“钓技诊所”栏目中,范宁帮助他进行分析,得出了“大饵下沉快,停留在窝点的远处,使钓组呈现了斜线状态,这样找到的底是一个典型的‘假底’”的结论。也就是说挂重物或大饵找到的底只能是“大概差不多”,不能找到真实的底。要想解决“假底”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抛弃这种找底方法。

  3.另辟蹊径

  难道不挂橡皮块或大饵找底就不能知道底在哪里吗?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级垂钓大师王永贵在慈溪调漂。他半水空钩定调目为8目,然后挂2颗搓饵称出饵重(未介绍具体压沉示目几目,我估计必在2目以上),然后钓6目。他并未首先挂重物找底。他是钓底还是钓浮?肯定是钓底(一部分饵重被鱼漂牵引,一部分饵重被地面承接,当然已经触底了)。找底不是单独的一个程序而是包含在定钓目之中。

  再举“半水挂双饵调平水钓1目”的方法。这是一些钓友很喜爱也很适用的调钓方法。先挂双饵增减铅皮使漂尖平水(也可以叫做“调0目”),然后向上捋动漂座使漂尖露出水面1目(钓1目)。这时双饵重量大部分被鱼漂牵引,只有相当于鱼漂漂尖1目浮力的重量被地面承接,是一种钩饵轻触底的状态。这也是定钓目包含了找底。

  调钓方法很多,再举一种。半水空钩定调目为A目(可以叫空钩调目),挂双饵后定另一个调目B(可以叫挂饵调目)。然后放长水线定钓目。钓目等于B目是钓浮,钓目大于B目就是钓底。至于钓目究竟定为几目,那要根据钓灵钓钝的需要来定(钓目接近挂饵调目B是钓灵敏,钓目接近空钩调目A甚至大于A是钓迟钝。这也是定钓目包含了找底。

  那么,定钓目和找底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定钓目包含更广的含义。除了找底之外,更重要的是还知道水下钩饵卧底的程度、悬浮的多少,知道灵钝的某种状态。钓王邓刚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底在心中”。我的理解,可能是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底就是钩饵的某种适合鱼情的最佳状态。挂重物找底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底,对钩饵状态只能是一片茫然。只有定钓目时找到的底才是真实的底。

  4.调漂程序之一——半水调目不容否定

  前述的一些调漂方法都是首先进行半水定调目。半水指的是坠、钩(或钩饵)处于悬浮状态。

  ①前已具体分析,挂橡皮块之类重物找底作为调漂的第一程序带来“虚底”“假底”的弊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有些钓友强调找底之后不能再动漂座了,更使人跳不出这迷茫怪圈。

  ②在半水(悬浮状态)定的调目才具参数作用,才是定钓目的基础。反之,若不是半水定的调目对钓目的参数作用就失去意义。或者说,没有半水定的调目,就不能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确定水下钩饵的状态,就不能做到心中有底。所以说,半水定调目这一操作程序是万万不能否定的。

  ③水线长度不同,重量有差异,对调目多少略有影响。如果要消除这个影响,是有办法的。可以通过二次调整来解决(不必非要否定半水定调目)。即半水定调目后,挂饵放长水线定钓目(自然包含找底了),然后下捋漂座钓10~20厘米,重新核对调目,再挂饵定钓目。这样调目与钓目的水线基本相同,水线长度差的影响不复存在。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