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师傅的实名叫何志强,是一名技工,更是一名好钓手,师傅是人们对他尊称,他中上等身材,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年方40的他略显得有些苍老,但身体很结实。他十多岁就随父学,脑瓜特机灵,做事特别专心。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比较注重理论学习,常来我处借报刊阅读,将所学知识全部应用于实际中。由于有了理论的指导,此后钓技逐年见长。他每次出钓都能有不错的收获,现在是我们洪泽农场小有“名气”的高手。他认为主要在看、选、配、饵、逗、遛六个字上下工夫。

    按照他的理解:看,看天情、水情、鱼情。看天情即是看风向、风力,看有无闷热的天象,尽量避开严寒和酷热天气。看水情,一是看水是否有污染;二是看水肥瘦、清浊。—般而言,污染的水体能看出来,清澈见底或过于浑浊水域不宜。看鱼情,通过看水体色度便知可否有鱼,或用鼻子在下风处嗅嗅,利用感觉器官便可感知鱼的多少,也可从水中鱼星判断出鱼种和鱼的密度。

    选,选钓位、钓点。钓位选择当否,是中的关键环节之—。不便扬竿,又不便遛鱼处,不要轻易下钩。钓点则更为重要,尤其去陌生水域更要动一番脑筋。究竟有没有简便方法找到鱼的踪迹呢?他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根据鱼类的食性和觅食规律,二是掌握温度变化,根据鱼趋温的习性寻觅鱼踪,三是在溶氧富足的环境寻找鱼踪,这就需要钓手权衡利弊作出判断方能奏效。

    配,注重钓组搭配。他就将“传统钓”与“悬坠钓”巧妙结合。他依据季节和所种确定钓线粗细,冬天温度低时用1号线,温度高时多用2~3号线。将悬坠钓浮标、标座、太空豆都嫁接到传统钓上。他用的钓组也是传统钓的双钩,上钩为光条钩,底钩为锡砣钩,上下钩距10厘米。装饵时,上钩挂素饵,下钩穿蚯蚓,荤素皆有,投其所好。若鱼上浮,可以换上浮力略大的标改钓浮或半浮。

    饵,即诱饵钓饵。他常说,没有对路饵料是钓不到鱼的。基于此,“要学会当一名好‘厨师’,做出鱼儿喜爱食的‘饭菜’”。他用的饵大多为自制,但也用商品饵作添加剂。晚秋至初春大多用山柰、丁香酒浸泡的碎大米,其他季节用’广谱饵,但一定要对路,按水域鱼摄食习惯配制为妥。此外,夏秋季也习惯用小麦粒略煮开裂状作诱钓饵,其效果很好,草、鲤、鳊等鱼类均爱食。在施用饵料上,依据水体深浅、肥瘦确定用饵量和用什么饵。

    逗,即逗钓。在过程中以逗钓(动态钓)为主,守钓为辅,简言之,就是设法让水下钓饵由静变动,像活的一样。怎样才能使钓饵活起来呢?用蚯蚓时,应以活体的装钩为妥,让它在水中蠕动;若用面饵、米饭粒饵时,就要靠钓手不时提动钓线,让静态中的饵“动”起来(钓饵上下垂直运动)。手竿轻缓动作将钩饵提起20厘米高度,连续上提3~5次,如仍无鱼咬钩,隔2~3分钟再上提几次,经几次引逗仍无鱼咬钩,就可做左右斜移,改变方向逗钓。因有的鱼类进窝后并未走远,只是在窝点外围游弋,钓点中钩饵正好出现在鱼面前,便于返回窝点的鱼前来咬钩。

川岛钓鱼网 鱼饵添加剂 保留一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