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钓法有多种垂钓方法,大致可分为有漂钓和无漂钓二种。前者多用于静水域和特殊环境,而后者多用于流动水域。根椐水域.环境.季节不同,即可采用底钓法也可采用浮钓法。
p1.长竿短线有漂钓法:也称"戳拱"主要适用于.初春苇尖刚露出水面.主钓鲫鱼的传统钓法。也可在其它季节在水草茂密的水域钓草膛。饵钩借助钓竿将钓饵.诱饵送到钓点的一种垂钓方法。另有几种浮钓法与特殊钓法,则不在本文内容之内。
配置应用:无论何种钓竿大都在7--8米以上硬调竿,甚至达到20余米。浮漂可采用较短风漂或七星漂。钓钩可根椐使用的饵料不同,选取丸型或袖型钩具,以单钩垂钓为宜.而南方多采用"朝天钩"。风线长度应依钓场地形选择,从竿尖到浮漂风线距离约在1米为宜。风线短不仅提竿迅速,减少鱼的逃窜在草丛中的距离。也便于将诱.钓饵能够准确地投入到草丛窝中。同时也减少风力.和周边环境影响。
长竿短线有漂钓法,不仅适用于定点钓,也可适用于流动性多点垂钓。春末夏初尤其是鲫鱼,进入产卵季节。在水草茂密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觅食产卵。可在水草丛中开辟几处或十几处钓点,定准位置后再分别投入诱饵.每处试钓数分钟。如未有鱼再移它处,进行轮番垂钓。此种走钓方法需经常走动岸边,为避免对鱼类惊扰,脚步要轻更不要喧哗。同时钓位应选择在逆光一侧,以减少伸递钓竿时,形成阴影而引起鱼的警觉。约5月中到下旬,南北方气温差异,鱼先后进入深水区。此时垂钓效果欠佳。
长竿短线垂钓存在多处不同钓点,每处钓点深度都有所差异。在"走钓"过裎中多用"七星漂",也称蜈蚣漂。只要水深差异不大,垂钓换点时无须再调整浮漂位置。尤其在风力大的状态下钓草膛时.受风力影响较小。蜈蚣漂配合朝天钩垂钓则独显优势。
p2.长竿短线无漂钓法:
此种钓法主要适用于,水深1--2.5未米较浅的平静水域.也被称之为"寻沫"钓法。以主钓底层鲫鱼.鲤鱼,为特定目标的一种"走钓"垂钓方法。鲫鱼.鲤鱼常在水底松软并有淤泥中寻食时,水中会升起泡沫.并伴有气泡上升至水面。一次连续多个泡沫产生并大小相似,有时产生单个气泡,或细小而又密集的气泡上升。多为鲫鱼在水底寻食。鲤鱼更喜在有淤泥水底寻食,同样会产生气泡.但大小不匀。有时会此连续出现成团的小气泡,并伴有浊水随之上升。此时将钓饵递送到有,泡沫和气泡出现的水底诱鱼吞食。
钓饵多以动物性饵料为宜,盛夏也可选用植物性钓饵。南方一年四季均可采用此种钓法,但在风天.雨天,不宜选用。
长竿短线无漂底钓,鱼是否吃钩.全凭手感。每当感觉竿体被频频拉动时刻,或有明显向下拉动时均应及时提竿。 无钱掏 - 2009-1-2 0:56:00一、漂坠配比不当。鲫鱼属底层鱼,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应当进行底钓。若漂大坠轻,钩饵只能悬于某一水层,不但钓鲫无望,还会遭致小杂鱼凶猛闹钩,致使浮漂上下抖动频繁,时而还会出现类似鲫鱼咬钩的假漂相。相反若漂小坠重,坠子躺卧水底,即使是鲫鱼咬钩,反应在漂相上,要比漂坠配比灵敏的漂相略有滞后。因此,在上述两种情形下提竿,无疑会出现过多的空竿。
对策:应使用1.5号强力细尼龙线,丸セ8号小钩、轻坠、细尾小漂组成钓组。在出钓前,用水桶盛水调漂,通过增减铅坠重量,达到空钩(单钩)轻触水底,坠垂直悬于水中,浮漂尖端与水面平齐的要求。在实施垂钓中,根据个人爱好,浮漂可钓1~3目,只要按正确要领提竿,空竿现象就会明显减少。
二、提竿时机不对。一般在下列情形下,可视为提竿时机不对:浮漂正在上送过程中;等待浮漂上送至横卧时;浮漂上送下沉起伏动作大,基本上可以判断系小杂鱼闹钩时。在上述“时机”提竿,偶尔也会上鱼,但绝大多数是空竿。
对策:可用“停”、“沉”、“横”三个字概括。“停”:鲫鱼咬钩多半为送漂,当浮漂上送至停顿时(鱼已将钩饵“吞牢”),应立即提竿。“沉”:当浮漂规范地上下点动几下,随即缓慢地沉入水中时,应立即提竿。“横”:将钩饵投入钓点,在下沉过程中,突然停止下沉,浮漂横卧水面不动,或慢速、快速移动,可能是鲫鱼或其他鱼中途接饵,也应立即提竿。
三、挂钩面饵过大。鲫鱼尤其是小鲫,虽然嘴小,但却很贪食。对那又香又甜的面饵,它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由于饵大嘴小,难以吸食,只好衔着饵的某一部位送漂或沉漂,提竿必空。
对策:一次取黄豆大小的面坨挂上钩尖(不要露出钩尖),垂钓中,只要按正确要领提竿,不仅会减少空竿现象,而且还能达到大、小鱼兼收的功效。
四、挂钩面饵过硬。面饵的弱点之一,就是对钩的穿透性较差,如面饵过硬,.钩的穿透性就会更差,即使鱼已将钩饵吸入口腔,提竿时,钩饵会迅速从其口腔中滑脱出来,这样能不出现空竿吗?
对策:用面团做钓饵时,应将配制的面团反复搓揉,使其弹性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其软硬程度好比人的耳垂一样柔软。
五、挂钩蚯蚓过粗。挂钩蚯蚓太粗,鲫鱼一般很难吸食进口腔,如同使用面饵过大的道理一样,它只能衔饵的某一部位很规范地送漂或沉漂,提竿时一样会出现空竿。
对策: ①出钓时要备足大、中、小各种尺寸的蚯蚓,便于因鱼施饵。
②要摸清钓场的鱼情,根据鱼的大小确定用饵量。如大鱼多时,应相对用粗一些的蚯蚓挂钩;如小鱼多时,应用细红蚯蚓挂钩。
③在去情况不明的新钓场垂钓时,坚持使用小红蚯蚓挂钩利多弊少。
六、挂钩蚯蚓过长。使用长段或整条活蚯蚓挂钩,钩体两端各留出一截(1~2厘米),这样挂钩目标大。加之垂在钩体外蚓体的蠕动,对诱鱼吞饵效果明显。这种挂钩法,对在养殖鱼池垂钓比较合适,但是,在小杂鱼多、小鲫鱼多、“滑”鲫多的野钓中,上述挂钩就很难奏效。垂在钩体外的蚓体,不仅会遭到小杂鱼的“哄抢”,而且还会被“滑”鲫、小鲫偷摘或用嘴叼着送漂,空竿现象接连不断。
对策:应使用粗细适宜的红蚯蚓,钩尖从其一端穿人,将整个钩体包住,再从钩尖外将多余的蚓体掐断,保持钩尖不外露为原则。
七、提竿用力过猛。鲫鱼的嘴唇具有薄、脆的生理特征,因此,提竿用力过猛,很容易将其嘴唇拉豁,造成脱钩跑鱼。
对策:持竿手手腕用适当的“爆发力"向上抖竿,使钩将鱼嘴刺牢,随即绷紧钓线,有节奏地将鱼牵领到岸边起鱼。
八、风线过于松弛。风线在水面上过于松弛,直接影响提竿时竿、线、钩的联动速度,就很难抓住那“一瞬”的时机,这是造成鱼吐钩、脱钩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策:不论是使用长钓线(齐竿线)、中长钓线(占竿长70%),还是使用短钓线(占竿长50%),在垂钓中,均要通过调整持竿的高度,始终要保持风线在水面上基本牵直,坚持按正确要领提竿,就会避免人为的空竿现象。
此外,使用钩型不当、钩尖不锐及使用拟饵时不科学等,都是过多提空竿的原因。